中职、普高同属高中阶段教育,不同选择、同样精彩!

 

 
 
初中毕业的同学们:

 

 

在这个放飞理想的灿烂六月,紧张愉快的初中生活结束了,你们豆蔻年华、胸怀梦想和希望,憧憬着美好的人生。祝贺你们遇到了"史上最简单的中考",你们初中三年,疫情三年,但你们仍昂首阔步走向考场,一定都能如愿进入理想的学府!

 

亲爱的同学们,中考志愿上,无论你选择上普通高中或者职业学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等职业学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成长之路:

图片



































 

你可以选择的职业学校种类









图片


           






 

丰富的校园生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职、普高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往日不悔,未来可期,期待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职教邦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来源于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服务发展、稳定就业为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目标任务。到“十四五”时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二、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三)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国有企业要结合实际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可依据有关规定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四)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政府按规定予以表扬和相应政策支持。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建立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推广求学圆梦行动,定期组织开展研修交流活动,促进技能人才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

(五)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建立一批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实施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开放共享行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挖掘、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技艺,打造一批“工匠园区”。

(六)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在技工院校中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公办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用于支付本校教师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合理保障职业学校师资受公派临时出国(境)参加培训访学、进修学习、技能交流等学术交流活动相关费用。切实保障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七)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大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力度。健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行动,开展县域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试点。加快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依托“金保工程”,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工作,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

三、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企业可设立技能津贴、班组长津贴、带徒津贴等,支持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管理班组、带徒传技。鼓励企业根据需要,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领题”以及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实行“技师+工程师”等团队合作模式,在科研和技术攻关中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注重青年高技能人才选用。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应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及其他实体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重要因素。

(九)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国有企业在工资分配上要发挥向技能人才倾斜的示范作用。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布分职业(工种、岗位)、分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信息,为企业与技能人才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信息参考。用人单位在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分别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对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高技能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企业可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岗特酬,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运用中长期激励工具,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畅通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年金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为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完善高技能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政策。

(十)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关心关爱技能人才,依法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权益,合理确定劳动报酬。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促进技能人才合理流动,提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更好发挥作用。畅通高技能人才向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流动渠道。引导企业规范开展共享用工。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实际,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引导技能人才向欠发达地区、基层一线流动。支持各地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围,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

四、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

(十一)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可在其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支持各地面向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重视从技能人才中培养选拔党政干部。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国家资历框架。

(十二)健全职业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分类体系,完善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完善由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探索开展技能人员职业标准国际互通、证书国际互认工作,各地可建立境外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动职业技能评价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与使用、待遇相衔接。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完善职业资格目录,实行动态调整。围绕新业态、新技术和劳务品牌、地方特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等,加大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开发力度。

(十三)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确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岗位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企业对新招录或未定级职工,可根据其日常表现、工作业绩,结合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要求,直接认定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强化技能人才评价规范管理,加大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征集遴选力度,优化遴选条件,构建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监督体系,保障评价认定结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十四)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强世界技能大赛综合训练中心、研究(研修)中心、集训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定期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推动省、市、县开展综合性竞赛活动。鼓励行业开展特色竞赛活动,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健全竞赛管理制度,推行“赛展演会”结合的办赛模式,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竞赛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竞赛专兼职队伍建设,提高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并落实竞赛获奖选手表彰奖励、升学、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等政策。鼓励企业对竞赛获奖选手建立与岗位使用及薪酬待遇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

五、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

(十五)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建立以国家表彰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完善评选表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制度。国家级荣誉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加大高技能人才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科学技术奖等相关表彰中的评选力度,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

(十六)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注重做好党委(党组)联系服务高技能人才工作。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各地人才分类目录。注重依法依章程推荐高技能人才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人选、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或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在职工代表大会中的比例,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选拔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建立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制度,鼓励支持分级开展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研修交流和节日慰问等活动。

六、保障措施

(十七)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在本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进一步营造重视、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十八)加强政策支持。各级政府要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按规定支持高技能人才工作。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省级统一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各地要按规定发挥好有关教育经费等各类资金作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十九)加强技能人才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技能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库。加强高技能人才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品课程、教材和师资建设,开发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实施技能领域“走出去”、“引进来”合作项目,支持青年学生、毕业生参与青年国际实习交流计划,推进与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

 

习近平总书记询问的,是坐在他对面、身着车间工服的郑志明。郑师傅来自广西汽车集团,在一线干了20多年,说起车、刨、焊、铣来头头是道。

 

他竹筒倒豆子般,详细向总书记汇报说:“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

 

“现在收入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郑师傅高声答:“很好!我是年薪制,和公司的中层干部一个级别。”

 

从钳工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时代。无数个像郑志明一样的产业工人,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心中怀有梦想、脚下充满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想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两句话。

 

一句,关于工人阶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说:“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扩大了。现在,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靠劳动致富的。百年前的工人,是受剥削最严重的,也是在中国革命中最英勇的。”

 

一句,关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这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十四亿多人口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征途漫漫,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会场内,挂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两幅字,也正是中国从筚路蓝缕的昨天到欣欣向荣的今天,一脉相承的坚守。

 

郑师傅讲述了制造业发展变迁的一个故事。过去,他们学别人,拆了零部件去研究;而现在,“当年的领先者有的反过来学我们,拆了我们的零部件去研究”。

 

一席话,习近平总书记也想起了自己在福建工作的往事。当年他带队去国外考察产业发展;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曾几何时啊!这就是中国的发展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工人阶级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过去码头都是人拉肩扛,现在是智能化操作集装箱。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而且我们要思考和研究怎么去培养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个才是重要的。”

 

(注: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小编立即删除。)

职业教育 我们看见未来

来源于新华社

每个人,都期待未来
 

2022,我们看见职业教育的未来

我们看见

未来的身影踔厉奋发

职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看见

未来的道路纵横贯通

我们看见

未来的舞台精彩纷呈

职教学子拥有广阔的发展舞台

未来

我们走向全世界

未来的四梁八柱已经夯实

职业教育

我们看见未来

新华社音视频部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联合制作

中职生的重大利好消息!

中职生的重大利好消息!职教高考正式实施——中职生的本科升学率将持续提高,升学深造的路子越来越宽,越来越畅通。

来源于全民职教


导读】:初三毕业生即将迎来中考,选普高还是上中职技校,面临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文化课成绩稍差,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上中职技校是最佳选择!如果成绩中游或往上一点,或有偏科现象的学生,建议家长看看这篇文章,帮助孩子更好的选择!孩子上高中考本科比较费劲,换条赛道在中职技校考本科大学也许是一条捷径之路!!!
 
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关于职教高考的新闻,许多家长以及学生开始关注职教高考,那么大家对于职教高考了解多少呢?
问:
 
什么是职教高考
答:

 

职教高考,也叫职业教育高考,俗称春季高考。区别于普通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职业教育专门设计的高考制度,它与普通高考具有同等功能,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问:
 
职教高考的政策起源
答: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职教高考制度,把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起来,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人才成长提供多样化途径。
 
全民职教
 
 
,赞1369

 

 

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区别一览表

 

  

职教高考

普通高考

考试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

考试时间

每年3月进行专业技能考试,

5月进行专业知识考试

每年6月

录取院校区别

全省范围内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

全国范围内的全日制高校

大学毕业文凭

毕业证+学位证

毕业证+学位证

毕业后能否考研

培养预期

技术技能型人才

少部分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考试科目少、难度小,竞争压力小,专业对口就业率高,发展前景好

高校选择面大、专业理论基础好

问:
 
职教高考有什么优势
答:
 
1.考试内容难度不大

职教高考延续春季高考“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文化课考试难度明显降低,与普通高中学业合格考难度相当,专业课考试也很基础,尤其是技能考试,经过培训每年有不少的学生取得满分成绩。

2.竞争力更小

按照目前本地落实的普职招生比例,初中毕业后大概会有60%左右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40%左右的学生转向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也就意味着,三年后参加职教高考的人数要远远少于参加夏季高考的人数。再加上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学校学生相比文化课有很大优势,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转为中职学籍参加职教高考,升学竞争力要小很多。可以说,夏季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职教高考“另辟蹊径桃花源”。

3.入学机会更多

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将逐步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30%,职教高考的本科升学率将持续提高,吸引力不断扩大,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深造的路子越来越宽,越来越畅通。

 

问:
 

职教高考的意义是什么

答:
 

职教高考制度的实施,为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深造提供了更多机会,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考专科、升本科、读研究生,享受同样就业待遇。

 
全民职教
 
 
,赞1040

 

问:
 
职教高考报考条件是什么
答:

 

职教高考报考人员为中职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社会人员报考应取得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
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可参加当年职教高考。
问:
 

怎么选择教育类型

答:

 

 
《职业教育法》中提到“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作为学生家长,要发现孩子适合什么,喜欢做什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慎重选择。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高技能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职教高考的道路将越来越宽,选择职业教育必将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

 

 
全民职教
 
 
,赞880

不必“挤”高中,读中职的六大好处!

不必“挤”高中,读中职的六大好处!

来源于德育部落/陈保峰

 

聪明的家长下手早,有充足的时间选择好的中专学校,好的专业,孩子稳稳地开启中职生活;
      而有的家长,孩子成绩明显达不到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还一味地“钻”高中,最后眼看高中无望,才回头想起来中专......此时好学校好专业早就招满了。

 

 
 

好处一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一直没有摆脱就业难,而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收获一技之长,就业是有保障的。

 
北京应用陈保峰
 
,赞328

 

 
 

好处

 

       在“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拥有一技之长,更别说在社会的打磨中拥有独门暗器,更能在职场中施展才华。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必须依靠技术来实现。而且对于完成中职学业的学生,国家早就建好了教育立交桥,3+2分段中专、大专连读,可参加对口升学高考,同样能上大学,研究生深造。理论加实践的组合,更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高管、经理、技师、工程师、大老板!

 
北京应用陈保峰
 
,赞86

 

 

读中职的六大好处

                  读职校,补贴多

 

 
 
 

好处四

 

       职校专业五花八门,既有铁路地铁类专业,如: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管理等,也有管理服务类专业,如:会计、烹饪、酒店旅游、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物业管理等,更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如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这么多选择,为你量身定制。

 
北京应用陈保峰
 
,赞252

 

 

读中职的六大好处

                读职校,显特长

 

 
 
 

好处六

 

      凭借一技之长,就能创业致富。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哦!不管怎样选择,老师都希望大家有一个好的未来!

近年来,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一批批“大国工匠”正在用自己独一无二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助力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在这种背景下拥有市场急需或紧缺的一技之长,才是王道,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北京应用陈保峰
 
,赞2074